杜玉波:以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现代化
463 0

zss9004

2023/4/29 13:08:09   




以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现代化
杜玉波
(2023年4月22日,杭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
  很高兴与大家共同参加“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大会”,围绕“数字赋能 教育未来”这个主题展开研讨。首先,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向参加大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去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是“推进教育数字化”首次被写进党代会报告,标志着推进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普遍共识和国家重要战略性目标。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提出,数字革命应当惠及所有学习者,将“促进数字学习和转型”作为教育变革的五大议题之一。今年2月召开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指出,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应该说,如何充分发掘数字革命的力量,确保将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作为一项共同利益提供给所有人,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前,推进教育数字化已成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选择,成为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为高等教育创新路径、重塑形态、加速发展提供了新的重大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自2022年初,我国启动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成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构建了在线教育数字化政策支持体系,汇聚了7.6万名高等院校名师名家、2.7万门高等教育优质慕课课程,覆盖了166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万用户,扩大了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率先开启了迈向数字教育之路。面向未来,数字教育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持续改革创新,走小步不停步,看准了迈大步,统筹好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高等教育现代化赋能增效。
  我们要以公平包容的数字教育助力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高等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技术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数字教育的发展要突破学校教育的边界,推动教育类型、资源、要素等的多元结合,构建网络化、数字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和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要探索统一用户标准、资源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打破“信息和资源孤岛”,加快构建平等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伴随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努力避免数字技术“鸿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景加速成为现实。
  我们要以更高质量的数字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数字技术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梯。无论教育未来怎样发展,人才培养始终是其首要和核心任务。数字教育的发展不仅能够积聚优质教学资源,也会沉淀海量应用数据,将为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提供重要参考。要不断丰富智能教室、自适应学习、学情智能诊断、智慧课堂评价等数字教育应用场景,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融合发展,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体验性和启发性,撬动课堂教学发生深层次变革,以教育的智能化支撑提高教育管理和评价效能,提高学生学习与认知效能,更好服务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们要以绿色发展的数字教育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数字教育的发展要遵循节约节俭、简洁高效的原则,重在应用为王、服务至上,不盲目追求高端。要紧密围绕数字技术的创新运用和数据的集成整合,开展基于大数据驱动、人工智能辅助的教育分析与决策,推动实现业务协同、流程优化、结构重塑、精准管理,不断提高顶层设计的前瞻性和引领性,从而更好提升教育管理效率和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为实现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我们要以开放合作的数字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变革创新。数字时代为我们带来了开放合作的高效平台,开放合作已经成为推动新时代教育变革创新的关键要素。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是数字时代的“弄潮儿”,要通过数字教育的发展,在帮助他们了解全球多元文化的差异性、增进相互间认知和理解的同时,促进数字学习的交流、为数字社会发展聚势蓄力。要秉承合作包容共赢的理念,立足教育对外开放,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共同建立数字化时代的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体系,消除数字壁垒、缩小数字鸿沟、培育合作增长点、挖掘发展新亮点,推动高等教育转型创新。同时,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高等教育领域危机应对能力,确保高等教育高质量安全稳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发展数字教育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让我们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共同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以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现代化,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论坛帮助 会员认证 投诉建议 联系我们
浙ICP备19038669号-1 联合校园 @2024 unuid.com